1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国资报告》推出《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 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 着力建设现代新国企》,回顾2022年各地国资国企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优化配置国有资本、持续健全国资监管体制、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等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前瞻下一步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3年1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的二十大精神和*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2年国资国企工作,明确2023年重点任务,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着力建设现代新国企。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2年,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国资委和国有企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的二十大和学习贯彻*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决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地方*委、*工作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国资国企工作,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务院国资委*委*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对国资国企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强化*建引领,突出创造价值、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守牢底线,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积极促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为推动全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位推动强力推进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各地方国资委积极动员部署,高位推动,强力推进,基本实现了“三个明显成效”预期目标,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高质量圆满收官。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上海市国资委会同上海市委组织部制定《关于我市市属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的领导的意见》,明晰国有企业*委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的职责范围、要求和程序,并形成*组织研究讨论前置程序指导意见和功能保障、金融服务、市场竞争三类企业清单。
天津市管一级企业和重要子企业全部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外部董事占多数,全周期了解企业董事会运作及外部董事履职质量,对不称职外部董事予以解聘,促进董事会高效运行。
2022年,各地方一级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全面完成“*建入章”,全部制定实施*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数据显示,724户地方一级企业、2.5万户各级子企业建立董事会,各地普遍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库,31个地方推行外部董事召集人制度,董事会授权管理制度全面建立。
三项制度改革大范围深层次破冰破局。四川省国资委以三项制度改革激活“三能”机制,省属企业集团和子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新进员工公开招聘、全员绩效考核均达100%,新聘任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比例超过99%,省属企业100余户子企业选聘300多名职业经理人,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达3%。
湖北省国资委推动省属一级企业和子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全年市场化选聘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近100人,真正变“行*管理”为“契约管理”,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上级打分”为“市场考核”,充分激发企业内部活力动力。
此外,青岛实现监管企业集团层面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市直企业新进员工公开招聘和全员绩效考核全覆盖,内蒙古组织开展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专项检查,广东出台股权激励、增量激励、专项激励等16种激励方式,指导企业用好中长期激励*策。
数据显示,地方国资国企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全覆盖,截至2022年11月底,开展竞争上岗的管理人员占比达56.25%。同时,进一步拓展中长期激励方式和覆盖面,共计3596户地方各级企业实行中长期激励,惠及15.2万人。
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深化。两年来,浙江省集中推出*、省企、市企混改项目48个,省属企业新增混改企业237户,合计引入社会资本397亿元,完成并购重组注资约112亿元,推进5家“双百企业”、20多家“科改示范企业”深化改革,支持9家混改企业分别探索优化员工持股、国有优先股,指导多家相对控股企业实施差异化管控。
2022年,天津市国资委完成27户二三级国企混改,累计完成17家一级企业混改,带动792户子企业引入市场化机制。混改后企业收入增长80%以上,净利润增长4倍以上,搞活了机制、做强了产业。
沈阳鼓风机集团车间在进行转子装配
此外,辽宁通过混改推动沈鼓集团等一批老企业焕发新活力。山东出台混改全过程监督实施意见,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引入各类非国有资本超过5400亿元,62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比例5%以上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
国有资本配置整体功能显著增强
2022年,地方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深入开展。
2022年12月30日,中国通航交接暨跨琼州海峡首飞仪式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海南省国资委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简称中国航材)交换了划转移交协议,中国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通航)无偿划转至海南省国资委。
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瑞明表示,中国通航剥离中国航材划入海南省国资委,更加有利于发挥专业化整合优势,实现国有企业“突出实业、聚焦主业、做精一业”的目标。
湖北省国资委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将28户省属企业整合为10户,推动形成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一体化运营的“四张网”,补齐产业发展、金融投资、农业农垦、国际贸易“四个短板”,巩固文化旅游、建筑施工、产权交易、工程设计“四大行业”,基本做到“一主业一主体”。目前,改革重组后的省属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服务大局能力不断提升。
此外,河北加快整合省市企业港口资源,组建新的河北港口集团,山东坚持“一主业一主体”组建了省环保集团、省体育集团、省电子口岸公司等一批特色优势企业。
瘦身健体取得积极成效。天津国企“瘦身健体”成果明显,企业管理层级大幅压减,总部去行*化、去机关化有力推进,列入国家名单的92户“僵尸企业”全部出清,1029户低效无效企业完成处置,92户重点亏损子企业均得到有效治理。黑龙江全面完成“三供一业”、社保职能移交、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改革,全部完成欠地方税款补缴任务。四川清理退出“两非”“两资”企业98户,治理重点亏损子企业92户,全面扫尾“僵尸企业”处置、国企历史遗留问题。
结构调整,有退亦有进。2022年,地方国资国企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十四五”以来,安徽省属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267亿元、新兴产业投资431.5亿元。2022年1—11月,新兴产业投资340.2亿元,同比增长80.3%,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铜冠铜箔年产2万吨高精度储能用超薄电子铜箔、皖维集团PVA光学薄膜等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成投运。
皖维集团PVA膜生产线
甘肃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比较优势,推动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三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46%。宁波全面推进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组建了全国领先的产业综合投资运营平台。
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地方监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151.8亿元,同比增长25.1%。科技创新明显加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国资国企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有力有效。深圳高效运营1000亿元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累计为473家民营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679亿元,涉及就业人数超过60万人次,有力提振市场信心。重庆围绕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业态,与蔚来、吉利、奇瑞、长城等7家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深化战略合作。
国资监管系统性有效性切实得以提升
2022年,地方国资监管制度持续健全。2022年4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国有企业监管的意见》,并配套制定了一系列制度,系统集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形成国资国企“1+N”监管制度体系,构建内外衔接、上下贯通的国有企业监管格局,进一步夯实了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国资监管基础,努力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国资国企监管体制。
2021年11月,甘肃省国资委印发《甘肃省属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加强和规范省属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保障和维护境外国有产权的合法权益。
监管方式更加高效。浙江省国资委打造“浙里国资运营监管应用”,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全面投入运行。同时,迭代升级智慧国资监管大脑,重点建立企业间、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形成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各关键节点的在线监管闭环,大额资金监控预警系统、浙里国企*建应用和“三重一大”决策监督管理系统实现省属企业贯通应用。
浙江巨化集团通过创新驱动打造绿色先进制造业基地
上海市国资委上线上海国资国企在线监管服务平台,完善企业价值评估指数系统,对90余家本市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价值画像分析评估。重庆等地探索开展重点行业、重要企业的穿透式监管、提级监管。
目前,全国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全面建成,实现省、市两级国资监管机构及所监管企业全覆盖。
集中统一监管取得重大进展。江西推动完成省级层面75户一级法人企业、470亿元经营性资产纳入集中统一监管,市级层面集中统一监管比例由82%跃升至100%。内蒙古在完成区本级集中统一监管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区属国有企业委托监管办法》,加强对委托监管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大力推动盟市基本完成集中统一监管。数据显示,省级、地市级国资委集中统一监管比例从2020年的90%提升到99%。
各地国资委还着力查办重大违规经营投资问题,责任追究工作警示作用不断强化。
上海市国资委优化全面风险预警系统,将359户重点子企业纳入集团风险预警监测范围,构建“1+1+N”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形成事前风险指标预测、事中风险边界管控和事后风险应对的闭环式风险预警管理机制。
厦门持续加强对投资、担保、招投标、金融衍生业务、PPP业务等重点风险监管。青海编制企业风险防控*策汇编,对监管企业有息债务、财务指标等情况进行月分析月报告,对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及时下发风险防范提示函。
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2022年,面对各类风险因素增多特别是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急转直下、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加大的不利局面,各地国资委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硬措施,指导推动企业全力稳生产、稳经营、稳市场,国资国企在大战大考中服务*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支撑作用充分发挥。
截至2022年11月底,地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0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营业收入33.7万亿元,同比增长8.1%,投资拉动作用突出,税收贡献明显提升,国有企业克服重重困难,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四川省属企业积极实施一批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400亿元,同比增长30%。安徽与央企签约合作项目150个,投资规模近3000亿元,同比增长92.2%。
云南扎实做好“央企入滇”活动后半篇文章,58个签约项目已落地投产40个,完成投资约700亿元。
深圳市国资委全力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开展6省11市帮扶协作,特区建发集团深哈产业园推动深圳、哈尔滨达成产业合作项目145个,总投资2111亿元、完成投资377亿元。
在全国减税降费1万亿元的情况下,2022年1—11月,地方监管企业上交税费2.1万亿元,同比增长16.1%,比同期全国税收收入增速高23.2个百分点,约占同期全国税收收入的13.7%。
2022年,地方国资国企主动助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上海国资国企坚决做好粮油食品、公共交通、电力燃气等保障供应,集中腾出数万套隔离用房,为打赢疫情防控大上海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国资国企围绕保畅通、保生产、保供给,坚决做好跨境接驳站运营、重点隔离场所保障、临时转运等任务,全力支援香港抗疫。
深农集团旗下深圳海吉星灯火通明,开足马力,全力保供
各地国有企业主动承担能源成本上涨压力,最大限度保障社会稳定供电供气供暖。陕西省属企业累计生产煤炭2.47亿吨、同比增长11%,发电90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4%。四川监管企业让利11.98亿元,超额完成电煤保供和发电任务。
同时,各地国资国企在落实各项纾困解难*策、积极助力稳就业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广西减免中小企业房屋租金3.46亿元,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超过7亿元。福建承担铁路运营亏损约40亿元,全年*策性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44.5亿元。河南省属企业累计减免中小企业房屋租金4.92亿元,中小企业账款清偿率达100%。深圳国资国企2022年减租降费26.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4万家次。各地通过房租减免、降费让利、投资带动、账款支付等方式,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广东扩大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招收规模,省属企业招聘超过4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1万人。贵州挖掘潜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比增长141%。
“路遥知马力,疾风知劲草。从国企的效益指标及在投资、税收和保民生等方面的贡献来看,可以说,在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挑战下,国有企业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加彰显。”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说。
开启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征程
*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并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国资国企工作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新开局要有新气象,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指出,全面贯彻*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国资国企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一个目标”,突出“四个更加注重”。
“一个目标”,即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着力建设现代新国企。
“四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注重持续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原创技术供给和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助推科技自立自强;更加注重*建引领,旗帜鲜明讲*治,切实提升企业*建质量,推进企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建引领是基础,改革是促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促发展的手段,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胡迟告诉记者,“四个更加注重”彼此关联,密不可分,体现了国资委对下一步搞好地方国资国企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判断。
今年是贯彻*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做好国资国企工作意义重大。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分析,2023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冠疫情以来,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住了经济大盘,2022年底又调整优化了疫情防控*策,相信2023年中国市场会更加开放,经济活动更加频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胜利收官,取得积极成效,改革红利不断释放,这些对于地方国资国企而言都是利好因素。同时,如何做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如何应对产业和技术路径的风险,以及外部经济环境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较大压力,也让新一年的地方国资国企工作充满挑战。
对于2023年地方国资国企工作,张玉卓在这次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强调指出,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委、*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国资国企实际,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推动提质增效稳增长。二是着力抓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三是着力加大国企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四是着力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五是着力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六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七是着力增强国有资产监管效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国务院国资委也将加大对地方国资委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力度,为地方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提供更多服务支持。
今年,国资委对*企业提出了“一利五率”的目标,要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这次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提出,各地国资委可以参考借鉴“一利五率”的考核目标,根据地方*委、*的工作安排,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有挑战性的经营目标,拿出更加有力举措,力争地方监管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多数地方国企效益增速高于本地GDP增速,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这次会议还强调,做好今年国资国企工作,要坚持和加强*的领导*的建设。落实新时代*的建设总要求,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的二十大精神,把坚持和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摆在首要位置,建强*在经济领域的执*骨干队伍,夯实*建基层基础,增强*组织的*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严的基调推进正风肃纪反腐,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治保证。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二十大精神和*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勠力同心、勇毅前行,扎扎实实做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的建设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张玉卓说。